top of page

【課外知識】MY HOMETOWN 我的故鄉

已更新:2020年9月7日




有人說,華夏民族是最戀家的民族。為甚麼呢?


古代的中國,版圖遼大,交通卻十分不發達。無論是進京考取功名,還是去他鄉做官,亦或被流放外省,都很難知道何時才能重返故鄉。短則一年半載,長則一生,於是,古代很多人有了這樣一個身份——遊子。還記得那個「少小離家老大回」的賀知章嗎?當他再度回到故鄉時,五十幾年過去了,雖是「鄉音無改」,卻已「鬢毛衰」了。

遊子常年在外,每當思念故鄉時,他們就將自己的思鄉之情化為文字,寫成一首首思鄉詩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千百年前遊子思鄉的詩吧。

一千多年前的一個晚上,月光皎潔,在揚州一間旅舍中的李白,望着天空中的一輪明月,思鄉之情油然而生。他揮揮筆,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名句「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」。李白在思念故鄉的甚麼呢?短短四句詩沒有告訴我們,但卻能夠引發我們無盡的聯想。這就是詩歌的一個特點:言有盡而意無窮。你在讀這首詩的時候,又在想些甚麼呢?是想到了自己的故鄉,遠在故鄉的親人和朋友,還是發生在故鄉的往事呢?


小時候的我很喜歡唐詩,早早就把《唐詩三百首》背得滾瓜爛熟。可是,對於其中一些詩句,當時卻沒能產生真正的共情。直到獨自在外讀書的第一個中秋節,那晚的月亮又大又圓,月光灑在水面上,波光粼粼。在江邊散步的我,突然就理解了張九齡的「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」。那一刻,作為小小遊子的我,跨越了時間和空間,和詩人懷揣了同樣一份思鄉之情。

故鄉」二字,早已深深扎根於每個人的內心。故鄉的一花一草,哪怕是一捧泥土,都承載着人們的回憶,寄託着人們深深的留戀之情,無論到了天涯海角,都無法忘懷。遊子思鄉,在古代,是重陽佳節「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」的孤單,是「春風又綠江南岸,明月何時照我還」的急迫,是獨自一人在夜深時「月是故鄉明,露從今夜白」的感慨……在當代,是余光中先生的一枚郵票,是各地的春運熱潮,是不遠萬里也要回家和家人共度除夕的執着……當然,有了飛機和高鐵,我們回家的方式變得多樣又快捷;有了電話和網絡,我們和家人的聯繫變得即時又緊密。當代的遊子思鄉,更多是抱着希望和帶着快樂的心情在思念故鄉吧。

好了,就先寫到這吧,我也要收拾回鄉的行李了。



其他文章:


10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